值“五四”运动96周年🙇🏽♀️、共青团建团93周年之际🫄🏿,4月29日下午,我院在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了2014—2015年度“五四”表彰大会,院长江舒🧑🏽🍳,教育厅督导专员、院党委第一书记王士明,合肥育仁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院长陈文达🎯,副院长刘文慧👨🏻🦲,副院长刘瑞平,学工部副部长杨晓芸🔅,院团委副书记👨🏿🏫、保卫部副部长周冕,各部🥝、室㊙️👐🏽、分院、安学公司负责人以及师生共700余人参加了表彰大会。大会由学工部副部长杨晓芸主持。
万博学院2014—2015年度“五四”表彰大会会场
学院党政领导出席表彰大会
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大会正式拉开序幕。院团委副书记周冕宣读了团委表彰决定,对方文杰等68名优秀团员🙎🏽♀️,陈一富等39名院级优秀团干🧤🤶🏼,石涵等9名院级优秀团支部书记,14级工程造价(2)班团支部等9个五四红旗团支部,司斌斌👨🏿、水九清2名优秀院级团总支部书记🫶🏽,财经分院团总支部、艺术分院团总支部2个五四红旗团总支部进行表彰。学工部副部长杨晓芸宣读了学工部表彰决定,对张迎新等55名优秀学生干部,谢晖等249名院级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储敏娜等82名“三好学生”,2013级工程造价(1)班等6个先进班集体,吴建国等64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黄豹、曹慧娟2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进行表彰🫸🏿。
院长江舒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全体起立,奏响国歌
学院领导分别对团委和学工部先进集体及个人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学工部副部长杨晓芸宣读表彰决定名单
院团委副书记周冕宣读表彰决定名单
院团委学生会主席陈一富代表院级优秀团干在大会上发言⛺️。他表示,作为一名团干就要比普通学生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优秀品质📍、良好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院团委学生会主席陈一富代表院级优秀团干在会上发言
杨雨同学代表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在会上发言
来自2013级应用英语班的杨雨同学代表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在会上发言。她表示♟,学院奖学金的设立体现了学院对学生群体的爱护和鼓励🔌,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师长的关怀与同学的帮助分不开,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继续完善自我✋🏻,不断奋斗,用青春续写希望👩🏻,用汗水铸就梦想。
院长江舒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她首先代表学院董事长韩恩业🧑⚖️、执行董事长周国础👇🪟,以及学院党政领导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并向全院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和所有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江院长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共青团、学生组织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在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学生社团以及学风建设等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是关键的一年,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全院上下务必凝心聚力🦻🏽,共识共为,在此关键时期,江院长代表学院对各级团学组织以及广大团员青年提出了几点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热爱学校,自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融入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去,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远大抱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希望大家自觉引领时代新风🦡,共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全院各级团学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团员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同致力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学院的发展👳♂️,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建功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院长江舒为院级优秀团总支部书记颁发荣誉证书
督导专员🧝♀️、院党委第一书记王士明为院级五四红旗团总支部颁发奖状
合肥育仁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院长陈文达为五四红旗团总支部颁奖
副院长刘文慧为院级优秀团支部书记颁发荣誉证书
副院长刘瑞平为院级优秀团干颁发荣誉证书
院团委副书记周冕为优秀团员颁发荣誉证书
大会在激昂的团歌声中圆满结束⛹️♂️🦏。
院长江舒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颁发奖状
督导专员✣、院党委第一书记王士明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
合肥育仁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院长陈文达为院级先进班集体颁奖
副院长刘文慧为院级三好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副院长刘瑞平为院级优秀奖学金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
学工部副部长杨晓芸为院级优秀学生干部颁发荣誉证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每一代青年前进👣,今年是五四运动96周年,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接力🦥,广大团员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让“青年梦”融入“中国梦”,让“青年梦”筑造“中国梦”。(汪启军)